細葉碎米薺


|三玉號每週一草 - 細葉碎米薺|


在台灣要講春季野菜,實在是琳瑯滿目,但若是要挑一個較有代表性的野菜,就屬薺菜家族為首了,這家族當中又以 #細葉碎米薺會是首選,因為除了鮮、嫩不用多說外,還有著明顯且特殊的辛辣香氣,不論生食或熟食,嘗過的人有87%會愛上她的。


細葉碎米薺又叫焊菜,是一種在野菜圈子裡,少見的 #十字花科野菜,沒嘗過的人可能對她的味道不是很好想像,但說到十字花科的蔬菜,舉凡是高麗菜、白蘿蔔、花椰菜、芥菜、油菜、小白菜、小松菜等等...,這類蔬菜裡多含有 #硫配糖體與相對應的酶,生食多少都有些微的辛辣感及苦味,是因為這兩類物質會在嘴巴裡互相作用而產生的感受,若是透過慢慢煮熟的料理方式,硫配糖體和酶就可以有時間逐漸轉化成各自獨特的食材風味,芥菜之所以是芥菜,白蘿蔔不會跑成油菜,有一大部分源自於此,從十字花科蔬菜去想像其味道,或許比較好連結。


倘若有機會可以採集到細葉碎米薺的話(#採集注意的事項請參考龍葵篇),可以先將嫩葉洗乾淨後生食看看(#少數可生食的野菜之一),會先感受到一股嗆辣感,像是吃台灣的 #蘿蔔泥或是山葵(哇沙米)的味道,隨後出現的氣味則是蘿蔔葉和山葵葉的香氣,最後在口腔收尾會帶點鮮甜味,但若是煮熟了,嗆辣感會馬上消失,轉而只留下鮮甜味以及她獨特的風味,這也是剛上面所說的那種反應過程。


有這樣的特性,發揮的方式就可以很有趣了,從生食一路做到熟食,像是沙拉、手卷、醬料、水餃、煲湯等等...,都會有很不錯的表現,搭配些豆製品,像是豆腐、豆皮等,或是味道較清爽的肉類或其他蛋白質食材,更可以突顯出她的特性,不過生長期只有冬天到夏初這段期間(依緯度而異)。若是較高的海拔,夏天也還可以再看到她們,但平地的話就只能把握這短短的幾個月,來享受台灣春季所帶來的美味~


其實在阿美族和噶瑪蘭族人的飲食裡,細葉碎米薺也是一種春天裡不可少的野菜之一,稱為 #部落的哇沙米,因為她可以搭配著生魚片一起吃,爽脆辛辣的口感,加些鹽巴或醬油,整個提升了新鮮漁獲所帶有的甘甜,著實就是一種台灣東部海岸的限地享受~!此外,還有一種吃法也是相當有意思,就是他們會將細葉碎米薺切碎,放入一鍋冰水中,再加入鹽巴和些許切碎的辣椒,然後將切好的生魚片泡入水中,靜置5到10分鐘左右再吃,魚肉經過短暫熟成,且與細葉碎米薺中的嗆辣物質一起轉化,飽含風味的魚肉一入口就讓人驚豔,不論是味蕾還是文化上,都是一種感動。


#花蓮農改場 近幾年有在積極推動野菜種植及食用,並試著把原住民採集野菜的智慧、文化及生態逐步累積起來,而細葉碎米薺也是被推廣食用的野菜之一,甚至還有出栽培指南,讓有塊小田地的人也可以種些來當成 #佐餐調味料(不適合當成主要的作物)。而且還將細葉碎米薺做營養成分分析,發現看起來嬌小的植株,竟然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、β-胡蘿蔔素、鐵質及胺基酸,生食的營養價值或許還很不錯,真是會對她另眼相看啦~!


-

細葉碎米薺生物檔案

學名:Cardamine flexuosa(十字花科)

原生地:北半球溫帶地區,台灣中到低海拔都可見到

生態特性:

細葉碎米薺是一種很有季節及生活感的野菜,在台灣只要入冬之後,就會在許多地方看見她的蹤跡,不僅會出現在田埂、菜園、果園、荒地、山林原野間,也會出現在都市的公園、住家的花盆、馬路邊或是牆角,是種適應力強且生命力旺盛的野草。她的種子數量多且細小,種莢細長,成熟乾燥後一碰到就會整個彈開,讓種子四散各處,以增加傳播的機會,所以如果想採種子來種的話,要趁果莢轉成黃色的時候採,比較採得到。

喜歡冷的特性,讓她的生長期間限縮在冬到夏初,滿符合十字花科植物的生長條件。溫度不宜高且短日照是她會開心成長的環境,也喜歡水氣多的土壤,甚至可以直接長在水裡,不過土壤排水不良或是直接長在水裡,則會影響到她的風味表現。由於十字花科的植物多半都含有硫配糖體,不僅人類愛吃,紋白蝶的小孩也很愛,只是比起細葉碎米薺,紋白蝶的小孩更愛高麗菜之類的十字花科蔬菜,因為看似柔弱纖細的細葉碎米薺,其實也是挺嗆辣的,健康的植株內累積了高濃度的化學物質,即使要被蟲吃,也不會輕易讓蟲子好過,畢竟是野草,要能在野外好好生活,還是需要有兩把刷子的。


#春天好多大地的禮物

#雖然細葉碎米薺很好吃但採集和挑菜超級費工的

#炒一盤大概要花半天的時間

#只能走現地或時尚料理路線

#三玉號野草茶